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機械設計專業失業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機械設計專業失業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機器投入,使結構性失業對嗎?
機器投入確實會導致一些結構性失業的問題。結構性失業是指由于產業結構調整、技術進步等原因,導致某些行業或職業的需求減少,從而造成失業的現象。
機器投入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力,導致某些職業的需求減少,進而引發結構性失業。
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受工業機器人靈活性、柔性以及工作范圍等因素限制,現有的工業機器人能夠代替人工作的比例大概是30-35%左右,近7成的工作工業機器人還不能代替人類工作。目前,汽車業、電子業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以滿足產品的精度與質量要求。
是的,對的。
結構性失業(Structural Unemployment),經濟產業的每次變動都要求勞動力供應能迅速適應變動,但勞動力市場的結構特征卻與社會對勞動力需求不吻合,由此而導致的失業被稱為“結構性失業”。
結構性失業,主要是由于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地區結構等)發生了變化,現有勞動力的知識、技能、觀念、區域分布等不適應這種變化,與市場需求不匹配而引發的失業。結構性失業在性質上是長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勞動力的需求方。結構性失業是由經濟變化導致的,這些經濟變化引起特定市場和區域中的特定類型勞動力的需求相對低于其供給。
模具制造工以后會被機械代替嗎?我們都要失業了嗎?
感覺還是有大部分可能性的!但是模具制造即便被機械代替,但是還是跨不過設計這個門檻!所以即使再智能的設備都是需要有人工操作!智能化不過是為了更好的為人類服務而已!不過就模具行業而言,除了模具自身的加工之外,還有安裝,調試等步驟經驗豐富的鉗工可以提高效率,減少試模時間,成本,可以應付各種突發問題所以還是很有用的,而且待遇很高但是前提是經驗豐富啊!
謝邀!
你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多年前和《大數據》一塊買的《3D打印》,書中把3D打印稱之為“幾乎可造萬物的機器”,從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到作者對3D打印的期許。
從3D打印的原理看,不但模具不需要了,也對現有的生產方式是個顛覆,制造業會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進入增材制造時代。
3D打印技術現在也越來越成熟,我國生產的C919飛機的零部件制造就使用了增材制造技術。有文章說:“實現了C919 飛機大型鈦合金零件激光立體成形制造。國外也把3D打印技術用到了航天制造等領域。
以前我覺得3D打印的材料只有塑料太單一,而現在3D打印在金屬材料的突破,讓我對3D打印的觀感很好,隨著3D打印材料的增加,它會在更多的領域得到應用。如《3D打印》書中就說3D打印可以打印房子。
所以模具制造會被3D打印取代,但你們不會失業。因為3D打印等增材制造技術也需要操作人員,對你們來說,只是職業升級了。
就象《3D打印》中說3D打印可以打印人體器官,可以打印細胞,那醫生就失業了嗎?不會,這也是技術升級帶來的職業升級而已,就象納米機器人在醫療上的應用更需要醫生一樣。
現在國家也認識到了技術升級的問題,加大了職業教育的投入。
所以只要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就什么都不用怕了,機器還是要有人操作的。
建議你多關注《3D打印》這方面的新技術,或許對你會有幫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機械設計專業失業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機械設計專業失業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