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機械設備消防演練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機械設備消防演練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機械傷害應急演練簡易流程?
1. 調查事故現(xiàn)場,確保人員安全并評估受傷程度。
2. 撥打急救電話或將傷者送至最近的醫(yī)療機構。
3. 通知相關人員和機構,啟動緊急預案和應急操作程序。
4. 確認現(xiàn)場安全后,開始救援行動和事故處理,包括緊急停電、封鎖現(xiàn)場等措施。
5. 評估事故原因,采取措施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fā)生,并進行全面的事故調查和整改。
一旦發(fā)生機械傷害安全事故應馬上采取如下步驟:
1、馬上組織人員搶救受傷者,拔打120救急電話,并對傷員做以簡單包扎處理。
2、拉出警戒線,劃定警示區(qū)域,保護好事故現(xiàn)場,并在相關部門人員開始進行事故調查時,給以積極配合。
3、馬上向上級部門和相關領導匯報,簡單扼要匯報事故情況。
4、向上級領導和安全管理部門提出問題隱患整改措施,防止今后類似問題再次發(fā)生。
海軍艦炮都高度自動化了,為什么陸軍的炮還在拽繩子?
紙上的宣仔,為您解答。
艦炮的射速的確很高,76mm艦炮的爆發(fā)射速能達到120發(fā)/分鐘,大口徑的130mm艦炮也能達到45分/分鐘。但是真實世界我們要考慮的因素可就多了,太多因素決定陸軍沒法把艦炮移植上岸。
首先,這套自動化艦炮連同裝彈機,彈鼓和彈藥架的全重,就決定了陸軍用不了。比如052D上的一套HP/J45 130mm主炮的全重是50噸以上,你把它裝在一個重型卡車底盤上(履帶底盤不夠大),沒個70、80噸搞不定,這么重的怪物即便做出來也沒有價值,因為沒有機動性啊。艦炮之所以能達到幾十發(fā)每分鐘的射速,除了有強大的供彈系統(tǒng)外,它的后座行程不能太長,這決定了它的后坐力非常強大,拿到陸地上沒有那個底盤能承受的住。而且炮管是帶水冷套散熱的,這也是制約射速的因素,然而水冷散熱也是要占空間的。以上的條件缺一不可,而這些條件陸軍一樣也無法滿足。
MK45 127mm艦炮的整體結構,炮塔只是冰山一角,彈鼓,輸彈機,彈藥架。。。體積大了去了
MK45下層結構
其實艦炮上岸也不是沒人搞過。俄羅斯就有將130mm艦炮搬上岸的A-222自行岸防炮。全重達到43.7噸,射速也降到了22發(fā)/分鐘。更重要的是,這東西用的是卡車底盤,重心也比較高,通過性很成問題,所以只作為岸防炮使用,部署在預定的一些海岸防御點。A-222 130mm自行岸防炮
再比如意大利和我國推出的76mm自行高炮,這個就是海軍的76mm艦炮上岸的版本。其實76mm炮倒是相對好移植一些,因為它的全重和體積都要小得多了。但是76mm炮只能作為直射火力使用,也就是能用來放空和摧毀直射火力點,無法進入陸軍炮兵部隊進行火力壓制。
這么說吧,海軍的火炮系統(tǒng),目前也就近防炮,也就是美國的密集陣、我國的730/1130等存在移植到陸軍地面單位使用的可能。
為何呢?因為你看到的多大,它基本上就多大。
例如這張密集陣的,它的大部分結構你都看得到。它的下面也就是一個旋轉平臺,這個平臺卡車底盤就可以。而這一類已經(jīng)實際應用。例如我國的這套系統(tǒng)。
可主炮就不一樣了。
你看,不說炮塔里面,光是底下的送彈和存儲系統(tǒng),才是占據(jù)了大頭,如果要用車輛,這得多高?就算我們進行改進,儲彈量和射速都會受影響,可靠性也會大打折扣。再考慮到后坐力……載具的抗后座性還是要比船體差。所以,主炮還是讓它在艦上就好。至于陸軍……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機械設備消防演練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機械設備消防演練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