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南康區機械設備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南康區機械設備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與康有為并稱為“南康北劉”的人是誰?
回答者:雷曉凡,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康有為是近代中國政治舞臺上的重要人物,公車上書、維新變法、張勛復辟,許多歷史事件中均能看到康南海活躍的身影。而當時中國大地上還有一位重要學者與康有為齊名,在維新變法的歷史進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后人將這兩位并稱為“南康北劉”,下文我們對與這位同樣顯赫的人物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劉光蕡
劉光蕡(1843-1903),字煥唐,號古愚,陜西咸陽人。劉光蕡幼年時期家長便撒手人寰,為了維持生計,據說劉光蕡白天到街上賣餅,晚上為人家推磨,以此來賺取微薄的收入養活自己。但貧困的生活條件并沒有阻礙劉光蕡的求學之路,他四處搜尋書籍,天資聰穎,后天勤奮,為后來的學術之路鋪墊了基礎。劉光蕡不僅對傳統儒家經典研究精深,還對算學、天文等方面頗有造詣,可謂是晚清時期西北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學者。咸豐七年(1857)劉光蕡入鄉塾讀書。1865年應童子試獲第一名。1875應恩科,考中舉人。但后來入京參加會試沒有考中,于是再不參加科舉。
日本浮世繪中的甲午戰爭
此后劉光蕡做家塾教授達20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次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大清朝野震動。北京發生了讀書人自發的“公車上書”,之后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百日維新”。后人常常將目光聚焦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身上,但實際上當時全國各地都有維新運動風起云涌。劉光蕡在講求學術之余,一直關心著將學問運用到現實,對社會改良報以極大的熱情。劉光蕡不僅僅是一個心懷天下的理論家,而是從教育入手,對傳統的書院進行了改良。在課程設置上,劉光蕡拋棄了過去以儒家經典獨大的局面,注重英文、算術等。因為劉光蕡的改革,崇實書院成了中國西北地區最早學習外語和傳授西方科技知識的學校。除了學校里的作為,劉光蕡還支持工業近代化,并奔走創建了陜西保富機器織布局。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南康區機械設備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南康區機械設備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