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機械設備測震標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機械設備測震標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張衡地動儀是偽科學么,如今古代很多看似偽科學的精湛工藝失傳了?
張衡地洞儀是偽科學么,如今古代很多看似偽科學的精湛工藝失傳了?
侯風地動儀應該是大家熟悉的著名古代科學成就之一,因為在教科書中就有一副侯風地動儀的配圖,并且有一段侯風地動儀精確預測地震的描述,所以一直以來,我們對古人的智慧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
但2018年的一條新聞卻讓大家實在有些尷尬,因為我們已經膜拜了半個多世紀的侯風地動儀,居然早已在教科書被刪除,一時間流言四起,讓它當年的發明者張衡即刻淪為了騙子的行列,事實果真是這樣嗎?
地動儀無法預測唐山大地震
侯風地動儀是東漢張衡所發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后漢書中記載,該儀器制造后放置于洛陽,曾預測到有地震發生,官員上報之后在京師周圍并無地震,但數日后八百里快馬來報,隴西(甘肅南部)地區發生地震,眾官員無不佩服!
比較可惜的是現代侯風地動儀并不張衡所研制的,而是考古學家王振鐸根據后漢書中的196個字,花了5年時間,結合地震理論,在1951年時成功復制出了地動儀!
王振鐸
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華時曾參觀侯風地動儀,對此贊不絕口!但比較郁悶的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侯風地動儀居然啥事情的都沒發生,這讓地動儀的有效性和技術受到了廣泛質疑,日、美、荷、奧等國地震學家都發表一系列的論文,認為它存在巨大的原理缺陷!判定它的靈敏度,還不如人直接去感受。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被從歷史課本教材中刪除,在幾年前曾經引起過一時的轟動,現在還有不少議論。
地動儀是中國古代的重要發明,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科技文明與智慧,將地動儀從課本中刪除,難道是否定古人的智慧嗎?
這其實是一個比較大的誤會。
由于中國古代對于各種事情的記載,通常使用文字的方式,而且即使是文字也是簡練無比,像《春秋》中記載各種大事往往只有幾個字,幸運的是還有幾個版本的《傳》存在,才可以大致搞清楚那些簡練的文字到底描述了怎樣轟轟烈烈的世界。
文字的技術其實是有很大問題的,比如我說:今天天氣不錯。
然后手機屏幕前的您就看到了這幾個字,就會推測,小編設身處地的環境天氣到底是怎樣的,是陽光明媚呢,還是遇上了小編喜歡的陰雨天呢?
所以文字上很多時候是表述不清楚的,尤其是對于比較精密的科學儀器來說。現在研究載人航天工程,不可能只用文字不建任何模型吧。
讓我們再看回張衡的地動儀,我們小時候在課本上看到的地動儀的形狀其實是王振鐸先生按照史書中的記載進行復原的,但是正如上面所說,史書中的記載根本不清楚,"以精銅鑄成,形似酒尊,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所以只能大概復原出一個簡單的模型來。
現代人暫時不能用西方科學解釋的就是偽科學?現代的西方的科學就是真理嗎?中國人古代沒有西方的科學,但是走在世界前沿四千年,西方科學有資格來評定東方智慧嗎?這是一個值得推敲的事。。
首先糾正一下你寫字的錯誤,地動儀,不是地洞儀。
先科普下什么是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杰作掌握地震動態和大致方位
記載
《后漢書·五行志》記載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于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吐出了銅球,掉進了那個蟾蜍的嘴里。當時在京師(洛陽)的人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地震的跡象,于是有人開始議論紛紛,責怪地動儀不靈驗。沒過幾天,隴西(今甘肅省天水地區)有人快馬來報,證實那里前幾天確實發生了地震,于是人們開始對張衡的高超技術極為信服。隴西距洛陽有一千多里,地動儀標示無誤,說明它的測震靈敏度是比較高的。
在說明一點,什么叫偽科學?
偽科學(Pseudoscience)是已經被實踐(包括科學實驗)證偽、但仍然當做科學予以宣傳推廣的理論假說或假設。 偽科學常常使用模糊的、自相矛盾的、夸張的或無法證明的主張,過度依賴確認而不是嚴格的反駁,缺乏其它專家的公開確認,缺乏系統化、理性化的理論過程。
已經被實踐的,模糊的,矛盾的,就像你吃飯,你喜歡吃雞給你吃鳥,你能說不好嗎?你只能說不好吃,是你的認為。封建社會平民百姓是接觸不到這些先進東西的,或者毀于戰火,活著朝代更替,或者深埋地下,但是要記住,你不知道的不一定是假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機械設備測震標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機械設備測震標準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