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mk機械設備指數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mk機械設備指數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m200mkiii評測?
惠威M200MKIII采用的是有源電子分頻設計,在背板上惠威為用戶提供了鍍金的4芯一體化接口,方便接駁,音箱連接線材也是非常考究,采用了鍍金一體化4芯音箱線,線芯更粗,阻抗極小,接頭部分經鍍金處理后直流耗損更低,保證了音頻訊號傳輸的純凈,黑色尼龍防震網包裹的線材更為高檔。多家知名IT網站網友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指數。
印度現在的軍力,能比得上日本和以色列嗎?
印度仍然是國防裝備的最大進口國之一,俄羅斯,以色列,法國和美國是印度軍事裝備的最大外國供應商。其真正實力無法跟日本和以色列比。
西方的國防安全分析師普遍認為,印度沒有戰略文化。當年英國從印度撤走之前,英軍并未傳授其繼承者印度軍隊任何戰略思想。更別談什么高級軍事指揮,內部安全或情報等方針策略。因此,印度花費了很長一段時間來積累這些領域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而印度的弱點在于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足和不平衡。
這還不算,印度最大的弱點是過分的自信。印度軍方常常自詡,印度軍隊已經時刻為戰爭做好了準備,而實際上印度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戰爭。這包括印度自己國內的反叛亂行動,印巴邊境不斷沖突以及來自中國的壓力。
印度在和平時期或戰爭期間都沒有一個完整的一體化作戰指揮系統
印度軍隊以前只有陸軍參謀長(COAS)、海軍參謀長(CNS)、空中參謀長(CAS),另外一個就是綜合國防參謀長(CIDS)但是無表決權。因此,印度三大軍種都只為自己考慮,都想爭奪優先權。包括軍事服務,軍事裝備等方面。三大軍種之間很少開展聯合軍事訓練以及協同作戰演練。也就是說,印度的陸海空三大軍種的訓練和作戰是分開進行的,各自為政。印度軍隊根本就沒有什么聯合作戰的軍事戰略思想。
連印度自己的陸軍退役準將Xerxes Adrianwalla以及前印度陸軍高級軍官阿賈伊· 舒克拉(Ajai Shukla)都坦言,印度軍隊沒有一個統一的組織結構和一體化作戰指揮體系。
2019年8月15日,在新德里紅堡舉行的獨立日慶祝活動中,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終于宣布,政府將任命國防參謀長(CDS),相當于三軍參謀長。2019年12月24日,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CCS)正式宣布設立該職位,由四星將軍出任國防參謀長(CDS)并負責領導印度軍隊。其實針對設立該職位,印度軍方早就存在分歧,特別是印度空軍極力反對。早在1971年,印度空軍參謀長普拉塔普·錢德拉·拉爾曾經公開表示,如果設立國防參謀長(CDS)職位,他將退出印度空軍。
由此可見,印度軍事體系如此混亂,官僚主義大肆橫行,其軍事實力也就是一個花架子!
2018年7月,印度《經濟時報》報道了印度主審計長(CAG)對該國軍事裝備進行嚴厲審查后,批評印度國防部門完全“無視”政府政策,無法為40天的“激烈”戰斗儲備足夠的彈藥。CAG的報告顯示:“在2013年3月,印度軍隊的彈藥庫存只能用10天還不到。”
去年《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也證實,印度政府估計,該國僅能為武裝部隊提供10天的彈藥。此外,其武器裝備有近三分之二以上都已過時,因此可以正式稱為“老式”裝備。這聽起來簡直可笑,但也并不出人意料之外,而是意料之中。有關軍事專家表示,該國(印度)軍方正為老化的設備而苦苦掙扎。
看一個國家的軍力,不能單單從,武器裝備數量上來衡量,其實軍力對比也是國力的一種PK。 如果單從裝備數量來看,印度似乎有壓倒性優勢!但從裝備質量,人員素質,后勤保障,戰爭指揮上來看,那么印度將一無是處!有再多的武器也沒用,從五次中東戰爭都是以色列勝出就能看出以色列的軍力!
印度軍力很強大,尤其是數字方面很厲害。就像現在印度GDP已經是世界第五了,數字上已經超過了很多世界強國,誰敢說印度不是世界強國?
印度的軍事力量也是如此,軍隊100多萬,武器齊全,而且來自世界上所有的發達國家,誰好意思說印度不是世界強國?
日本軍隊是多少人?一共也就30多萬,以色列就更不用說了。印度有核潛艇,日本和以色列有嗎?印度有世界上最精致的LCA,日本和以色列有嗎?
印度的軍事實力肯定超過日本和以色列,但是軍事實力不是軍事能力,所以,所以呀!印度的軍事能力不如日本和以色列!
印度紙面上的軍力強于日本和以色列,而且還強很多,但是真打起來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圖為印度海軍航母艦隊。
圖為印度海軍護衛艦群。
從紙面上看,印度是一個裝備體系比較完整的國家。以印度的海軍為例,印度海軍擁有攻擊核潛艇(租借自俄羅斯的“阿庫拉”級)、導彈核潛艇(自己制造的“殲敵者”號,可以發射K-15和K-4兩種潛射彈道導彈)、航空母艦(從俄羅斯進口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區域防空型盾艦(自己制造的P-15A“加爾各答”級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從俄羅斯進口的11356型和自己制造的P-17A“什瓦里克”級)。
圖為印度11356型護衛艦。
可以說,印度海軍首先無懸念的強于以色列海軍。以色列海軍最大的軍艦不過是排水量2000噸級的薩爾-6型輕型護衛艦,而且裝備量很小,以色列海軍沒有兩棲攻擊艦、航母、核潛艇、驅逐艦等大中型艦艇,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更不可能擊敗印度海軍,即便是印度海軍的訓練不足、聯合作戰水平不高,以色列也斷然不是對手。
世界上現役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是哪一型?
感謝邀請,近年來常規動力潛艇技術爆發各種革新紛紛登場,各一二流軍事強國紛紛升級換代,
日本的全電動力,
土耳其的射水魚光纖激光潛望鏡
俄羅斯的胸鰭矢量助力。
魚尾推進,
無軸泵推,
各種先進創新紛紛登場投入實踐。
最近說沙特研發了高速厭水基蒙皮。
我覺得我國的039C型最好,我國039系列潛艇都是在039A型的基礎上改進的。發展了039A,039B,039C型柴電潛艇,而039C是最新改進型。AIP發動機,高度自動化水平,強大的攻擊能力,先進的電子技術,高度的靜音水平,大深度的下潛等一系列高精尖的技術的使用,都足以使039C潛艇榮登世界一流潛艇的梯隊。
039C潛艇集成了我國的頂尖科技,其聲吶探測距離遠,追蹤目標多。能夠發射潛射反艦導彈,和魚雷。獨樹一幟的采用了AIP發動機,可以令039C潛艇連續潛航數周而不必上浮充電,無限接近核潛艇的性能。艇體敷設消音瓦,即吸收了敵方射來的聲吶波,又能阻止本艇噪音的外泄,一舉兩得。其次該艇的圍殼與潛艇主體的連接處加裝了填角結構,對于降低水動力噪聲有益。也有助于改善指揮臺圍殼前緣水流分離現象,抑制渦流產生,這種優化使指揮臺圍殼對潛艇尾流的影響也減少,從而提高潛艇的安靜性能,增強了潛艇的隱蔽能力。
039C型潛艇的探測能力可以說是十分強大的,安裝了艇首聲吶,側弦陣列聲吶,拖曳線陣列聲吶。三種聲吶的共同作用下,顯著的提高了探測性能,所有水下,水上目標都逃不過它的探測。
039C型潛艇以其出眾的性能,和強大的攻擊能力,與其他潛艇一道,構成了我國水下的鋼鐵長城。
個人推薦德系212系列,常規潛艇最適宜的噸位,應該1,2千噸上下,再大點,不如搞核潛艇吧!在這種噸位下,也就德系不錯,包括了以色列的海豚,也是該系列改進單的,另外瑞典有個潛艇也很好。
目前世界上能夠設計、建造常規潛艇的國家有20多個,但是真正掌握先進常規潛艇技術的國家也就中、德、日、法、俄幾個國家,能夠競爭最先進常規潛艇的型號有德國212級、日本的“蒼龍級”、法國的“鮪魚級”、俄羅斯的“阿穆爾級”以及我國的039C,上述各型潛艇排水量有大有小,設計上具有各自特點,但個人認為排在第一名的應該是德國的212A型潛艇。工藝精湛的德國212A型常規潛艇國產039C常規潛艇“鲉魚級”潛艇體現了法國設計的“豪華感”
作為潛艇“”海浪戰術”的創始國家,潛艇設計建造技術和常規潛艇應用是德國的強項。德國研發的212級潛艇是在209-1200型潛艇的基礎上,加裝燃料電池系統,換裝性能更先進的聲吶、潛望鏡以及武器系統而研制出德國第一型AIP潛艇。研發過程中意大利加入之后,德國對212型潛艇的設計又進行了改進,增大了下潛深度,采用改進的外部通信設備和性能更優的逃生設備,即212A型潛艇,是德國目前的主力潛艇。212A級潛艇三視圖海上航行的212A級潛艇
212A型潛艇首艇于2005年服役,共建造6艘,于2016年全部建造完畢。該級艇采用X尾設計,艇長約57米、直徑約7米,水下排水量約1850噸,最大航速20節(水下)、續航力約8000海里,艇員僅27人。動力系統采用柴油發電機與燃料電池聯合動力,全艇共裝備4組由西門子公司制造的燃料電池系統,總功率約300Kw,能夠保證212A潛艇以5節左右的速度在水下潛航2-3周。武器方面,212型艇共設有6局533mm魚雷發射管(攜帶24枚魚雷),此外,還裝備有IDAS潛射防空導彈系統(備彈6枚);艇載電子系統方面,裝備DBQS-40整合式聲納系統,兼具主、被動聲吶、拖曳陣聲吶、舷側陣聲吶以及聲吶誘餌等多種功能,性能居世界最前列!212A級潛艇裝填533mm魚雷212A潛艇裝備的IDAS潛射防空導彈系統
除了德國自用的212級潛艇外,為滿國際軍貿市場日益旺盛的潛艇需求,德國老牌造船廠霍瓦茲船廠(HDW)在212/212A型潛艇的基礎上,開發出專門用于出口的212A型簡化版潛艇,即214型潛艇。214型潛艇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搶手貨,出口到了多個國際,而且韓國、土耳其等國還購買了214型潛艇的生產技術,由此也可以看出德國212/214型潛艇的性能確實有獨到之處。因此,如果單純評價常規潛艇綜合性能的話,個人認為德國212A型當居第一。
214級(上)與兩個前輩209級(下)和212級(中)結構對比
韓國購買授權生產的214級潛艇(韓國稱為“張保皋級”)
歡迎關注“威吶解析”,閱讀更多原創軍事內容(圖片源自網絡)
日本“航母之路”能走多遠?決定權真在美國嗎?
日本的航母之路,目前決定權在兩個國家手中,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
說決定權在美國手中,是因為日本軍事發展的援助方是美國,限制方也是美國。美國向日本出售了大量的先進武器(F-15戰機、E-2C預警機、金剛級驅逐艦上的雷達、發動機、防空導彈等),轉移了大量的先進技術(F-2戰機的合作研制,發動機、雷達、聲吶、魚雷等技術,甚至還出售了F-35A的生產線);但是,美國對日本的限制也很嚴,比如不能發展核武器、彈道導彈武器、遠程巡航導彈武器、航母、核潛艇等。可以說,是美國一手塑造了日本自衛隊目前這種“畸形”發展的現狀。
可是,有一個國家的快速發展,打破了這種現狀,那就是中國。
隨著現代武器射程的逐漸增大,即使是大陸國家,武器平臺在本土附近作戰,所能攻擊的范圍也已經擴大到了2000公里左右。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在中方周邊部署的各軍事基地,都面臨著中方可能的大規模的、直接性的、覆蓋性火力打擊之下——這就是所謂的美國“軍事戰略收縮”的來源之一。
根據計劃,美國將把原本部署在日韓的主要海空力量,部分撤離到關島、澳大利亞等更遠的地方;也就是把部分海空力量,從第一島鏈撤離到第二島鏈,以防止在與中方可能的軍事沖突中,在前期受到火力打擊。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就需要有一支力量,能夠替自己頂在前面——那就是日本了。所以,這些年,美國逐漸放松了對日本的限制——不止是在航母上,還包括遠程攻擊武器上。目前,日本已向美國采購新型的LRASM超遠程反艦導彈(最大射程500-800公里),以及JASSM-ER遠程對地巡航導彈(最大射程1100公里)等。這些武器的獲得,將使日本遠程攻擊能力實現“零”的突破,而且直接擁有的就是最先進的武器。
同時,日本出云級航母的改裝,以及F-35B隱身戰機的采購,也將使日本成為真正的擁有航母的國家,而且擁有的還是最先進的隱身艦載機,其遠洋作戰能力將獲得巨大的、飛躍式的提升。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mk機械設備指數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mk機械設備指數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