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機械設備行業稅負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機械設備行業稅負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一般納稅人,制造業,稅負率控制多少為好?
該問題本身難以回答,因為問題有瑕疵。
一、制造業稅收:增值稅13%、企業所得稅25%、城建稅5%、印花稅萬分之三等等,制造業還可以有子行業資金借貸,就又成金融保險業增值稅6%,所以稅收跟大行業有關,跟企業的實際業務關系更為密切。
二、制造業稅收負擔:稅收負擔=稅收/銷售收入,稅負是稅務機關內部或行業的術語,即同地域、同行業、同規模的企業橫向對比,主要是稅務機關發現企業納稅異常或學者進行宏觀的經濟分析,不是一個企業衡量自己財務數據的依據:
(一)你的稅收負擔高:說明繳的稅多,銷售收入少,追根究底也許你沒有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也許你財務處理出了問題;你的稅收負擔低,你沒有進行納稅籌劃情況下,只能是你那個環節少繳稅了,稅收負擔高低再不能說明什么問題。
(二)稅收負擔企業無法控制,除非你自己不生產或開足馬力生產,降低或提高稅負,但與企業發展規律明顯不符,即企業可以進行稅收籌劃,來合理避稅降低稅負,但不是控制稅負。
(三)建議多關注稅收優惠政策,如目前中小微企業緩稅政策、國家支持鼓勵制造業發展的政策,應享盡享,把握政策契機才是王道。
謝邀!
1、稅負率在全國沒有統一的法定標準,稅負率不同于稅率,稅率是法定的,而稅負率因行業不同,地區不同,年代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稅負率。
2、稅負率一般是稅務機關對某一個行業整體稅收負擔水平的監測指標,也是稅務機關內部通過大數據手段對不同企業和企業所處行業整體稅負比對,判斷該企業稅負是否正常或是否合理的一個參考標準。企業稅負率出現畸高或畸低一般都判定為不正常,有可能存在稅收風險,但不是法定的判斷依據。
3、因此,對企業來說不能靠控制稅負率減少稅收風險,合情合理合法的稅收籌劃是允許的,但以控制稅負率為手段的稅收籌劃是危險的。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歡迎討論!
這個沒有標準,不光是制造業,任何行業稅負都是沒有統一的標準的。
某些地方上的稅務局小群里會發布一個參考標準,也僅僅是參考而已,具體到一個企業沒有多大參考價值,畢竟每家企業的情況都不完全一樣。
如,有些新單位前期會購置大量的固定資產,因此產生巨額的進項留底,短期內稅率為0都非常正常;有些單位前期沒有購建多少固定資產,或者雖然購建了固定資產,但無進稅,加之材料采購可抵扣的進項少得可憐,稅負居高不下,也不奇怪;還有些企業因為享受免費政策,增值稅長期為0申報,也是有之。
稅負的高低,除了行業特點外,主要跟具體企業的經營方式、采購模式以及管理水平有關,只要高得正確,低得合理,平得穩定,均是依法納稅的表現形式。稅法的核心在于兼顧和平衡納稅人權利,在保障國家稅收收穩定增長的同時,也保證對納稅人權利的有效保護。
稅負率在全國沒有統一的法定標準,稅負率不同于稅率,稅率是法定的,而稅負率因行業不同,地區不同,年代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稅負率。最好私下問一下你的專管員,各地不一樣,
具體還是要看是什么行業的制造業,各個制造行業的企業增值稅行業預警稅負率:紡織品(化纖)2.25%、紡織服裝、皮革羽毛(絨)及制品2.91%、造紙及紙制品業5.00%、塑料制品業3.50%、非金屬礦物制品業5.50%、金屬制品業2.20%、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3.50%、其他3.5%。
各個制造行業的企業所得稅行業預警稅負率:
專用設備制造業2.00%、專業機械制造業2.00%、造紙及紙制品業1.00%、飲料制造業2.00%、醫藥制造業2.50%、通用設備制造業2.00%、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2.00%、塑料制品業3.00%、食品制造業1.00%、商務服務業2.50%、其他制造業--管業3.00%、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1.0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1.00%、金屬制品業--軸瓦6.00%、金屬制品業--彈簧3.00%、金屬制品業2.00%、建筑材料制造業--水泥2.00%、建筑材料制造業3.00%、家具制造業1.50%、計算機服務業2.00%、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2.00%、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珍珠4.00%、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1.50%、非金屬礦物制品業1.00%、紡織業--襪業1.00%、紡織業1.00%、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1.00%。
增值稅稅負率=增值稅納稅金額/收入*100%;所得稅稅負率=所得稅納稅金額/收入*100%;就需要看你當地稅局對這個行業參考稅負率水平是多少了。增值稅一般在2%左右,企業所得稅在0.5%—1%左右,僅供參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機械設備行業稅負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機械設備行業稅負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