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機械加工余量標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機械加工余量標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磨床一般留多少余量?
磨床屬于精加工機床,而往往是最后一道工序為磨床加工,一般上道工序給磨床加工留的余量為0.3至0.5mm左右。在磨床加工將磨去所留有的余量,這些余量分若干次磨完,一般每次上刀為0.02mm左右(磨前深度),一個往返(縱向移動),到接近尺寸時采取小上刀0.005至0.01左右,直至到尺寸。
磨床屬于精加工機床,而往往是最后一道工序為磨床加工,一般上道工序給磨床加工留的余量為0.3至0.5mm左右。在磨床加工將磨去所留有的余量,這些余量分若干次磨完,一般每次上刀為0.02mm左右(磨前深度),一個往返(縱向移動),到接近尺寸時采取小上刀0.005至0.01左右,直至到尺寸。
不進行熱處理的零件,長度不大(小于等于600mm)變形比較小,前道工序加工精度較高時,磨床磨削余量預留在半徑方向為0.25--0.35mm就可以了。
若零件要進行熱處理的零件,且長度較大(大于600mm),可以適當加大磨削余量,預留在半徑方向為0.5mm左右。
孔的加工余量怎么算?
孔的加工余量是指在加工孔的最終尺寸之前,留下的額外材料量。通常情況下,加工余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原始材料的尺寸、加工方法和設備、工件的要求等。
在實際操作中,根據不同的加工要求和材料特性,需要確定合適的加工余量。
一般來說,孔的加工余量可以根據經驗公式、材料性質和工藝要求來計算,以確保最終的孔尺寸和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同時,加工余量的控制也需要考慮到材料的浪費和加工成本等因素。
機械加工的加工余量有什么用?
由毛坯變成成品的過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屬層的總厚度稱為該表面的加工總余量。每一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稱為工序間加工余量。對于外圓和孔等旋轉表面而言,加工余量是從直徑上考慮的,故稱為對稱余量(即雙邊余量),即實際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是直徑上的加工余量之半。平面的加工余量則是單邊余量,它等于實際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
在工件上留加工余量的目的是為了切除上一道工序所留下來的加工誤差和表面缺陷,如鑄件表面冷硬層、氣孔、夾砂層,鍛件表面的氧化皮、脫碳層、表面裂紋,切削加工后的內應力層和表面粗糙度等。從而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加工余量的大小對加工質量和生產效率均有較大影響。加工余量過大,不僅增加了機械加工的勞動量,降低了生產率,而且增加了材料、工具和電力消耗,提高了加工成本。若加工余量過小,則既不能消除上道工序的各種缺陷和誤差,又不能補償本工序加工時的裝夾誤差,造成廢品。其選取原則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使余量盡可能小。一般說來,越是精加工,工序余量越小。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機械加工余量標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機械加工余量標準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