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機械工程師績效考核表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機械工程師績效考核表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如何對管理人員進行績效考核?
舉制造業的實例吧!制造業的人員大致分為三類:
1.一線操作工,2.帶管理性質的普通管理人員(也稱行政后勤人員包括財務、人事、技術、質量、倉庫、采購等),3.主管以上的干部。一線操作工大部分使用的計件工資,只要計件單價定的相對合理,一線員工就會搶著做事情,主動提前上班干活,缺點是不顧質量,不重視現場管理等等,這個可以用積分制解決。難點是普通管理人員和主管以上干部,在大部分企業可以看到,這些人上下班是踩著點的,工作的積極性比一線員工差很多,這不是他們的問題,是我們機制上出了問題,壞制度讓好人變懶。而這些人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的成效又對整個工廠的效益起主要作用,于是就有考核,KPI、OKR、平衡計分卡、360度打分等等都用過,作用微乎其微,對這類考核為何沒有作用分析的文章很多,不重復。我們經過多年探索找到了積分制績效管理方法,普通管理人員一部分工資與公司的產量(銷售額)掛鉤,按部門核定績效獎勵,考核部門K指標,按K指標達成情況績效獎勵可以浮動,用積分軟件來記錄每個人的綜合表現,用積分來分配績效獎勵,好處:1.軟件記錄的積分是公正公平公開的,做事越多,積分越高,對應獎勵越多。
2.主管有給下屬獎扣分的權限,能對應到獎勵,所以下屬才會服從主管管理。
3.因為有獎扣分,對協助完成K指標的其他部門可以獎扣分。
4.數家實踐證明按積分來分配,不會有任何矛盾。主管則主要用K指標直接對應獎勵并加積分,直接面對員工薪酬和公司經營結果,總之這是一套給員工加薪不增加成本(工資費用率不變或降低)促進公司業績增長(K指標提高)的積分制績效管理方法,有興趣可以免費送資料。
績效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管理中最難的部分之一。而對于管理者的績效考核,更是系統性的問題,在這里不好贅述,權且以舉例的方式作一些參考。
1.從定性角度進行考核
這里假設你開了一家公司,或者你是某家公司的高級總裁、管理者之類,在你之下還有一些或者眾多管理者,你的職責,就是管理好你手下的這一批人,然后他們再去管理好他們手下的人。
KPI永遠是一個公司的重中之重,畢竟企業的性質決定了它就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在進行績效考核時,管理者們對被管理者們進行考核,而你對這群管理者進行考核。
比如,在對某個員工進行績效評價時,可以說他“不認真”、“沒有把工作當回事”等等,你也可以說你的某個屬下“不團結同事”或者“做得很好。”
當然,定性的評價是出于人們感官而來的,要說他有多么不認真,或者做得有多好,那就需要數據說話了。
2.從定量的角度進行考核
舉個簡單例子,你公司計劃下個月要銷售100臺機器,所以銷售部門或者總經理就應該提前做好銷售計劃:需要多少銷售人員、運營人員、網絡推廣人員,需不需要打廣告,需不需市場調研、要找其他機構合作等等。這一系列的決策之后,需要的是人事部門、運營部門甚至是全公司的人員的通力協作。
方案一旦確定好,你就應該給每個部門分配好任務,定好具體的量:人事部必須招各崗位的人分別多少人;運營部必須再哪些平臺哪些區域按時上廣告;市場部必須在多少天之內完成多少訂單,這都是一個作為領導需要去調查分析和決策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機械工程師績效考核表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機械工程師績效考核表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