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機械工程專題講座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機械工程專題講座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機械工程類的國家核心期刊有哪些?
機械類核心期刊有:《木工機床》、《輕工機械》、《機械工程與自動化》、《機械設計與研究》、《機械工程師》。
一、《木工機床》
(季刊)創刊于1979年,由福州木工機床研究所;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木工機床分會主辦。《木工機床》本刊報道制材機械、木工刀具、家具和木制品設備的設計計算、工藝裝備、改裝維修、行業信息、技術講座以及國內外新產品介紹和技術發展趨勢等。
趙宏講課怎么樣?
趙宏講課太好了!
趙宏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老師,所教專業是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他主講的課程《金屬工藝學》,很受同學們歡迎!趙老師從廣西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畢業,先到柳州工程機械廠工作,后來調到南寧職業技術學院任教,有豐富的生產和教學經驗。
機械類刊物哪個好?
一、《木工機床》
(季刊)創刊于1979年,由福州木工機床研究所;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木工機床分會主辦。《木工機床》本刊報道制材機械、木工刀具、家具和木制品設備的設計計算、工藝裝備、改裝維修、行業信息、技術講座以及國內外新產品介紹和技術發展趨勢等。
二、《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本刊為山西省唯一的機械類技術刊物,面向全國發行,以促進技術交流、繁榮科技事業,推動科技進步,振興機械工業為宗旨。其主要任務是宣傳黨和國家的科技方針、政策、傳播科技信息,交流學術思想,促進科技成果商品化、專業化,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服務。
中國內燃機專家?
胡國棟,中國著名機械工程專家和內燃機專家。
胡國棟(1915-1992),安徽安慶人,著名機械工程專家和內燃機專家、柴油機預混合燃燒理論的奠基人、中國內燃機事業的先驅者之一,國家一級教授、大連市九三學社創始人之一,中國最早一批研究生導師和第一批博士生導師。
1937年畢業于北平大學工學院機械系,畢業后在昆明中央機器廠工作,任主任工程師;1945年赴美國工作考察,1948年回國,在上海通用機器公司任設計處處長;1949年應聘到大連大學工學院(大連理工大學前身)任教授,歷任機造系、機械系、二機系、造船系主任、學校教育工會主席、內燃機研究所所長等職。
潘承孝是我國著名的汽車工程和內燃機專家,也是我國內燃機和汽車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河北工業大學首任校長和名譽校長。
潘承孝早年曾留學美國,主攻汽車機械、內燃機專業。歸國后,他在西北工學院任教十年,先后擔任教務長、院長等職,在職期間,將這所學校建成了享譽全國的高等工科院校。解放后,他組織重建了河北工業大學,歷任院長、名譽院長等職,其高尚的人格、淵博的學識及頗具前瞻性的教育思想一直為人們所稱道。近七十年的教學生涯,更是培養了無數國家建設急需的棟梁之材,如今,許多國內外知名的汽車機械、內燃機專家都是潘承孝的弟子。
潘承孝,1897年出生于江蘇省蘇州市。在20年代,當汽車、內燃機還是新學科時,潘承孝就遠涉重洋到美國學習掌握了這門學科。歸國后,在30年代我國工科大學開設這兩門課程者還是屈指可數時,潘承孝就是最早講授這兩門課程的教授之一。
潘承孝的治學嚴謹,首先表現在他的嚴于律己上。他執教期間,一人講授3門專業課,還兼任系主任、教務主任等行政工作,然而對備課認真,一絲不茍。聽過他講課的學生一致反映他講課邏輯性強,深入淺出,口齒清楚,既嚴肅又活潑,聽他講課是一種享受。他備課精益求精,每年的講課內容都有新的補充。在當時,很難得到國外書刊,但他盡力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教材內容,隨時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去,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啟發他們的思維。他對教學的高度負責精神人人欽佩。
潘承孝還善于發現人才、培養人材。1932年,他在北平大學工學院機械系教書,學生李耀滋拿著一個小問題來請教,潘承孝細心解答之后,問道:“你在一、二年級的功課不算太好,經常貪玩缺課是不是?”李耀滋頓覺驚訝,問:“先生剛剛接的課才幾天,怎么會曉得我以前的情況?”潘承孝繼續說道:“據我觀察,你的天資并不差,如果以后能注意聽講,不逃課,成績是會趕上的。”幾句溫和的鼓勵,使李耀滋很受感動。后來,李耀滋成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潘承孝還與國外聯系,引進美國大學的科教書,如物理、高等數學、內燃機原理等,并組織翻譯。
不圖名利,心細如發,待人誠懇,一心辦事,潘承孝一生就是如此。他的舉動也時刻感染和激勵著每個人奮進。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機械工程專題講座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機械工程專題講座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