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日本機械工程師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日本機械工程師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二戰時期,日軍編制是怎樣的,一個聯隊長管轄多少人?
二戰時期,日軍的編制分為固定和不固定兩種。日軍固定編制的最大戰術兵團是師團,在師團之下是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分隊。師團之上為不固定編制的軍、方面軍、總軍。日軍的軍相當于國軍的集團軍,屬于戰役兵團,人數幾萬人到幾十萬人,軍司令官的軍銜為中將;軍之上為方面軍,下轄軍和師團,兵力十幾萬人到幾十萬人不等,方面軍司令官軍銜為中將或大將;方面軍之上為總軍,是日軍戰時的最高編制。二戰時期,日本設立了六個六個總軍,分別為中國派遣軍、關東軍、南方軍、第一總軍、第二總軍、航空總軍。通常一個總軍下轄若干方面軍或軍,兵力幾十萬到上百萬,其司令官的軍銜為大將。
除此之外,日軍在二戰時期還有兵團、支隊等臨時編制,通常不固定。
日軍的聯軍是單一兵種最大的作戰單位,根據兵種日軍的聯隊分為步兵、騎兵、炮兵、工兵和輜重兵,其聯隊長軍銜通常為大佐。日軍的步兵聯隊相當于中國的團,但人數比中國的團多。其中甲種師團的步兵聯隊滿編滿員時有3800人;馱馬師團的炮兵聯隊下轄4個大隊,裝備36門75毫米山炮和12門75毫米野炮,人數約3700人;挽馬制師團的炮兵聯隊下轄36門75毫米野炮和12門120毫米榴彈炮,人數2900人;后來日軍的三單位制炮兵聯隊人數1750——2320人;騎兵聯隊下轄4個騎兵中隊和1個機槍中隊,人數約1400人;工兵聯隊700——1000人;輜重聯隊3000——5000人;戰車聯隊1070人。
在中日戰爭爆發前日本一只保持著17個常備師團的步兵力量,這17個常備師團也被稱為甲種師團,它們分別是1-14、16、19、20師團。在中日戰爭爆發之后日本也將部隊開始擴招,新組建的部隊被稱為乙種師團,并且為了與甲種師團區分開來,乙種師團的番號都是三位數的,而甲、乙兩種師團的戰斗力都比較強悍。到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一共擁有51個師團、39個混成旅團,其中深陷中國戰場的有35個師團和38個獨立混成旅團。
日本的旅團是戰時編制,一般一個師團下轄2個旅團,其一個師團的人數規模與中國一個軍的兵力類似,一個師團下轄3個步兵聯隊、1個炮兵聯隊、1個騎兵聯隊,1個工兵聯隊,1個輜重聯隊以及其他配套的作戰單位共計2萬多人。而日本一個步兵聯隊的規模和中國的一個步兵團的規模差不多約2千多人。日本的最小作戰單位稱為分隊,對應其他國家的步兵班,逐漸遞增的單位為小隊(排)、中隊(連)、大隊(營)、聯隊(團)、師團(軍),和我們平常認知的中國軍隊編制相差一個旅。
以甲種師團為例,日本一個步兵分隊為13個人,4個分隊為一個小隊(52人),3個小隊為一個中隊(156人),4個中隊為一個大隊(624人),三個步兵大隊為一個步兵聯隊(1872人)。光是單純的戰斗人員就有1872人,而除了步兵大隊以外,還有一個通訊中隊兩個炮兵中隊,分為一擁有6門反坦克炮的反坦克中隊以及裝備4門75毫米聯隊炮的火力支援中隊。而我們所熟知的九二式步兵炮是屬于大隊(營級)炮,所以以后看到電視劇中日本只要是出現九二式步兵炮的肯定就是營級單位,而中隊(連級)配備兩門迫擊炮,每個步兵分隊(班)配備兩具擲彈筒,這樣的步兵火力在亞洲戰場上是可以說是非常好的,可是針對其他歐洲國家這點火力還算是可憐。
偽裝成八路的日本鬼子,你看看這火力,6門九二式步兵炮,至少是2個步兵中隊(營)的火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日本機械工程師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日本機械工程師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